- 张大庆;
健康主义是20世纪后期在西方社会出现的一种提升健康意识、注重健康生活,质疑医学权威,主张个人健康责任的理念。这一理念为把握当代医学文化特征和趋势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在理论方面,健康概念的泛化、健康主观性与客观性的两重性、剩余健康和亚健康概念的提出为健康主义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在实践方面,临床试验、健康风险计算以及正常值的调整既为健康主义提供了数据支持,也使得企业与资本从健康主义方案转化为行动中获得收益,并为健康主义影响的扩大提供了动力。本文指出,健康主义的纲领,虽然有利于增进人们的健康,但若对其过度强调,则可能走向为增进健康而损害健康的悖论。健康的定义越宽泛、使用范围越普遍,反而可能使人们离实现健康的目标越遥远。人们越是执着地追求健康,却越是感到处于患病的危机之中。
2023年01期 v.14;No.77 3-20+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7K] [下载次数:5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唐文佩;
医学化是将以前的非医学问题定义为医学问题并给予医学干预的过程。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积极健康观念和疾病价值的多元化理解直接导致了医学化三大驱动力量的次第兴起,它们是以医生为代表的医学专业群体,以制药业为代表的医疗产业复合体和以患者、患者家属和患者团体为代表的非专业群体,由此带来了对医学化利弊的重新考量。然而,医学化的影响是复杂的,存在着无法自洽的解释悖论:其一是个体经验悖论,即一方面医学化提供了连接个体经验的平台,另一方面又加剧了个体的脆弱感和无力感;其二是个人责任悖论,即一方面医学化减轻了个人的疾病责任,另一方面,个人的健康责任却被大大强化。
2023年01期 v.14;No.77 21-34+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7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吕雪梅;邓蕊;
健康理念从古至今不断嬗变,自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概念以来,学界围绕“健康”有诸多争议,逐渐呈现出一元论和多元论两条不同的研究路径。一元论路径旨在争论中给出一个普遍性健康概念,其中突出的争论有:自然主义与规范主义之争,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争;多元论路径旨在转变传统研究视角,放弃一元构建的普遍概念,强调在特定域境中确定健康概念。多元论路径为传统健康理论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它是哲学转向、医学转型和时代转变的产物,融合多元论健康观当代健康呈现出多元、复杂、动态、交互的特征,纠缠着客观实在性、价值引导性和语义应用性。
2023年01期 v.14;No.77 35-49+196-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2K] [下载次数:7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吕慧云;李侠;
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模式,数字治疗可以破解传统医疗面临的诸多困境,如医疗资源的供需矛盾,治疗时间与空间的无限延展、医患之间的信任关系的建立等,这些优点在数字治疗技术应用于精神疾病的治疗中得以充分展现。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数字治疗技术也可能引发新的伦理困境,如隐私问题、数字技术的可靠性问题,以及伦理约束问题。因此,提出数字治疗中的分布式伦理架构是很有必要的,将具体责任与各类主体直接挂钩,从数字技术的生产者、运营商、监管者、医生、消费者到公众都分摊一部分责任,力求实现对数字治疗技术的全方位、全链条的监管与伦理规训。这些有益的尝试能够为我国数字治疗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其最终目标是使数字治疗技术能够最大限度上造福人类。
2023年01期 v.14;No.77 50-60+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4K] [下载次数:4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