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向东;陈玮;
自从伯纳德·威廉斯和托马斯·内格尔提出了道德运气问题以来,这个问题就得到了热烈的关注,因为它不仅涉及人类道德生活是否会受到运气影响这一重要问题,而且也与我们对道德价值的本质、道德评价的功能以及道德责任的条件的理解有关。本文并不尝试全面介绍或讨论目前所提出来的解决道德运气问题的主要方案,也不试图解决这个问题。而是,我们将尝试表明,关于道德运气的直觉可以从其他的角度得到说明,而且,只要我们澄清了道德责任归属的条件,我们就会发现,认为责任归属的根据受制于运气是不合理的,不过,与此同时,我们也将表明,威廉斯从其对道德运气的论述中得出的一个主张仍然值得维护,即:在道德判断的实践中,我们实际上很难将道德价值与其他的人类价值区分开来,而这个主张可以被认为具有重要的伦理含义。
2022年03期 v.13;No.73 3-24+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2K] [下载次数:8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施璇;
笛卡尔继承了柏拉图等古希腊思想家对彻底自足的人类理性生活的构想,又吸纳了奥古斯丁等中世纪神学家对自由意志及其重要性的认可,在此基础上构建出自己独特的运气观,对后来的康德伦理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笛卡尔的运气观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首先,笛卡尔主张运气是人们错用理性而产生的幻想,因此人们应当摈弃所谓运气的说法。其次,笛卡尔认为纯粹由物体组成的世界完全受命运所控,而命运就是不变的、必然的自然规则,因此人们应该在心理上顺应已知的自然规律。再者,笛卡尔提出人拥有自由意志,能够去选择是否听从理性的安排,唯有意志及其激发的行动才有道德价值,承担道德责任,因此道德与运气无关。最后,笛卡尔承认存在两种幸福——运气或命运带来的幸福以及全然取决于自己的幸福,他宣称以理性顺应命运并以意志拥抱德性才是掌握真正的由己幸福的力量所在。笛卡尔运气观存在一些理论缺陷,它单向地强调理性对运气的控制而回避运气对理性本身的影响,它又将道德责任、伦理判断乃至所有问题全都封闭在自我之中而缺失了改变社会环境的动机以及相关思考。尽管如此,笛卡尔的运气观仍然值得人深思。
2022年03期 v.13;No.73 25-41+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7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峰;
如何对待社会中的偶然运气,是当代分配正义讨论的焦点之一。罗尔斯认为,从直觉上看,社会环境和自然禀赋的偶然性对分配份额产生的影响是不正义的。罗尔斯之后的运气平等主义流派也分享这一直觉,并且他们将罗尔斯的观点指认为自身理论的雏形和早期表达。本文试图表明这一指认是有问题的。罗尔斯从“直觉论证”出发,但他对偶然运气的处理方式不同于运气平等主义者,既不会像批评者所说的那样让自然禀赋过多地影响人们的命运,也没有忽视个人责任问题,而是在尝试区分“社会”和“个人”的基础上认定责任的归属。本文最后将指出,罗尔斯的理论展现出一种更宏大的抱负,即它根植于人人平等的社会关系理念之中,而不至于陷入当前分配平等论争的窠臼。
2022年03期 v.13;No.73 42-57+196-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0K] [下载次数:5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汪志坚;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中由个人天赋差别引起的劳动者分得消费资料的差别说成是一种“缺陷”。罗尔斯在其《政治哲学史讲义》中质疑马克思没有采取类似“差别原则”的原则来克服这一缺陷。这一质疑反映出罗尔斯对马克思处理影响生活的“偶然”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的忽视。这一方法暗含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有个性的个人与偶然的个人之间的差别”的历史性的论述之中。以马克思的观点为背景,可以反观到罗尔斯从道德直觉出发处理运气方式的不足。
2022年03期 v.13;No.73 58-69+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7K] [下载次数:4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