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专题讨论

  • 《黑格尔的哲学遗产》专题讨论

    <正>编者按:黑格尔哲学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思想来源,长期以来也一直是国内哲学研究的重点领域。2020年是黑格尔诞辰250周年,复旦大学吴晓明教授新著《黑格尔的哲学遗产》出版,在相关研究成果中独树一帜,该书突出阐述了黑格尔—马克思哲学对主观精神、

    2021年02期 v.12;No.66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7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们如何对待黑格尔辩证法

    陈立新;

    《黑格尔的哲学遗产》深刻揭示了黑格尔辩证法的意义在读者的阅读和使用中不断地生成和呈现,只有在存在论根基处厘清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区别,马克思对黑格尔思想资源的利用才能毫无遮蔽地与我们照面。卢卡奇在对象化与异化区分上的犹豫不决,使他一度错估了马克思与黑格尔在存在论原则上的差异,难以把握黑格尔辩证法的真谛。马克思高度评价并彻底改造了黑格尔的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阐述了合理对待黑格尔哲学的科学态度,展露了唯物辩证法的要义。

    2021年02期 v.12;No.66 4-15+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5K]
    [下载次数:9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在当代语境中重估黑格尔的哲学遗产

    姜佑福;

    黑格尔哲学作为从思想上深入把握西方哲学史和西方文明史核心内容的集大成体系,对于理解今天的世界历史情势以及理解当今中国的社会现实,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所谓立足当代语境重估黑格尔的哲学遗产,首先是在思想境域上经由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更好地理解黑格尔哲学在方法论上的优长之处及其所意谓的"事情本身"的具体内容,其次是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要求以及从哲学上把握当今中国社会现实的理论要求,恰当地估价黑格尔哲学所意谓的"事情本身"在今天仍然具有的历史势能,以及黑格尔哲学自身相应的理论解释力。

    2021年02期 v.12;No.66 16-28+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3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后形而上学时代的思想命运——重思黑格尔与马克思的哲学关系

    祁涛;

    黑格尔哲学所遭遇的误解,与时代思想中"去形而上学化"的倾向息息相关。这种倾向造成研究者未能正视黑格尔哲学对于马克思哲学的积极贡献,由此无法深入理解马克思在存在论上的革命变革。重思黑格尔的哲学遗产,并不意味着直接返回黑格尔哲学,简单地接受黑格尔哲学的立场,而是在充分理解黑格尔的哲学贡献之后,像马克思一样阐发黑格尔未能思考的思想领域。最终以现代生活的现实性维度为基准,重整中国当代知识样式的基本面貌。

    2021年02期 v.12;No.66 29-37+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3K]
    [下载次数:6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如何理解贫困: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超越

    田书为;

    基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黑格尔认为现代社会贫困问题的核心是精神贫困,即市民在思想意识中抛弃市民社会原则。物质贫困从属于精神贫困,是"底层劳动阶级"精神贫困的外化。与之相对,马克思立足唯物史观批判黑格尔的哲学立场,强调"感性的人"是历史的起点,应从物质生产的实践领域出发理解贫困问题的实质。现代社会建立在阶级压迫的基础上,市民社会原则并不存在。物质贫困是贫困问题的核心,即工人阶级遭受剥削压迫,精神贫困由物质贫困决定,表现为个体的利己主义观念。在黑格尔那里,贫困问题是无解的,不过,马克思则通过对历史现实和社会思想语境的考察,逐渐自觉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上,形成了解决贫困问题的正确理念与科学方法。

    2021年02期 v.12;No.66 38-49+196-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8K]
    [下载次数:8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哲学传统研究

  • 儒学的根本在经史

    夏金华;

    古代儒家以经、史、子、集四类分法,来概括天下一切学说。儒学以经、史为根本,以子、集为辅助。这个格局历千年而不易,此从四类分法的历史演变、六经至十三经的流传、明经科之取士制度、士大夫对经史子集之文的不同态度和经、史之间的相互关系等五个方面得以体现,使儒学在汉代成为国家意识形态之后,获得了持续不断的传播、巩固与发展。

    2021年02期 v.12;No.66 50-66+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1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逻辑哲学论》的简单性原则

    张志平;

    在写作《逻辑哲学论》时,维特根斯坦崇尚的是简单性原则。他不仅根据简单性原则表述其思想,形成独特的写作风格,而且还从简单性入手切入对世界本质的形而上学建构,认为世界归根结底是由所有简单对象的内容及形式所共同决定的事实的总和,通过极简的■揭示命题、语言、描述和世界的共同本质,并通过语言批判和思想划界对哲学思考本身提出简单性要求。在某种意义上,简单性原则也是作为形而上学的哲学的根本原则,因为哲学从诞生起就带有还原论倾向,在多中寻求一,在时间性中寻找永恒性。这样的探寻是通过对纷繁复杂的现象世界加以透析、过滤、简化来达到使世界充满秩序并容易为我们所理解的目的。但简单性原则本身存在诸多困难。维特根斯坦在简单性原则上前后期思想的转变,实际上也是哲学从现代性向后现代性转变的一个缩影。只有认识到简单性与复杂性的辩证统一,保持两者之间合理的张力,才不会在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之间偏执一端,哲学思考也才能更贴近事情的真相,为人的生活实践贡献更多智慧。

    2021年02期 v.12;No.66 67-81+197-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9K]
    [下载次数:5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作为因果性的自由——海德格尔对康德自由概念的误读与辨正

    赵猛;

    康德的批判哲学试图捍卫人的自由,将之建基于人的主体自发性与自主性。在对康德自由概念的解读中,海德格尔认为,康德将自由理解为一种因果否定了人类的自由。依据康德文本,重构康德的因果自由理论,可以澄清海德格尔对康德的误读。剖析海德格尔在批评康德时所持的立场,将会看到海德格尔的自由概念的存在论—现象学维度。将双方关于自由的基本立场的对置,可以更为清晰地发现,康德对自由概念的辩护路径彰显了启蒙理性对人的自足的主体性的尊重。

    2021年02期 v.12;No.66 82-95+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6K]
    [下载次数:5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日常生活的哲学思考

  • 反思现代风险社会中的危与机

    张庆熊;

    现代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造成这种风险的深层机制在于财富增长的逻辑与风险增长的逻辑不匹配。对现代化进程中的风险问题进行反思性研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只有增进人类大家庭集体的忧患意识,扩大国际合作,才能应对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风险。

    2021年02期 v.12;No.66 96-108+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2K]
    [下载次数:8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心理利己主义与霍布斯

    郑熏;毛兴贵;王博;

    许多评论者认为霍布斯信奉心理利己主义。心理利己主义是一种人类心理学理论,它声称所有的人类行为最终都完全由他自己的个人利益所驱动。笔者在这篇论文中主张,有理由认为,霍布斯并不信奉任何一种言之有理的心理利己主义。

    2021年02期 v.12;No.66 109-120+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0K]
    [下载次数:9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科学技术的哲学理解

  • 量子纠缠与量子信息结构实在论

    李宏芳;

    21世纪物理学家在探究万物之理的过程中提出了"万物源于量子比特""量子比特和长程纠缠一起形成量子拓扑物态,孕育出宇宙万物包括时空结构""在量子世界,信息统一了物质"等思想。这些思想及相关理论对于我们理解万物的起源、量子信息与量子物质的关系,以及量子世界的实在性问题极具启发。为此,我们有必要对量子信息科学前沿进展给予前瞻性的哲学探讨,以建立量子信息世界的科学实在论图景。

    2021年02期 v.12;No.66 121-132+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8K]
    [下载次数:6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论超弦理论的超验性及其哲学意义

    吴国林;傅铭;

    超弦理论是当代物理学中最前沿的理论,超弦理论的根本特征不能用量子性来描述,而应当用"超验"来揭示。超验不同于先验(transzendental)与超越(transzendent)。超验,意味着超过经验,又离不开经验,还使经验成为可能。超验体现了唯物辩证性。超弦理论形成了超验认识模式,超弦理论的检验标准是由实践、前经验、逻辑一致性与共识构成的。

    2021年02期 v.12;No.66 133-144+198-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1K]
    [下载次数:10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形式化作为现代科学发现的秘密——以虚构数问题为线索

    高松;

    现代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朝向未来的进步观。它将自身理解为对自然之奥秘的不断揭示,这主要体现在对基本概念认识的更新。科学家们相信,随着对某个概念认识的加深,它将逐渐显露出越来越深刻的意义。从后来加深了的认识观点看,之前的认识就成了一个局部的、有待深化的现象。这种进步的可能性应该归功于自然科学的数学化表述。数学化的基本概念在质料意义方面表现出不断深化的趋势,其背后的实质则是形式化的扩张操作。本文试图通过考察胡塞尔对虚构数及数域扩张问题的处理为上述结论提供一个论证。最后,本文将用物理学中的一个例子来说明形式化在科学发现中的作用。

    2021年02期 v.12;No.66 145-158+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4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随笔与访谈

  • 斯人虽逝,精神长存——缅怀张世英先生

    杨国荣;

    <正>张世英先生走了,走得有些突然。犹记去年10月,我曾在北京大学与张先生重逢,并聆听了先生思路清晰的即席致辞。当时看到先生身体硬朗,精神甚健,很是欣慰。未曾想到,这次见面竟成永诀。我与张世英先生的学术之缘,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那个时期,黑格尔依然为学界所重,我自己则对黑格尔的哲学尤感兴趣。

    2021年02期 v.12;No.66 159-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4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世界哲学舞台上的百岁哲人

    李超杰;

    <正>2020年的教师节,张世英先生走完了他不平凡的百年人生路。这一百年,是人类历史发生巨变的一百年,也是中华民族发生巨变的一百年。黑格尔说:"哲学与它的时代是不可分的。所以哲学并不站在它的时代以外,它就是对它的时代的实质的知识。同样,个人作为时代的产儿,更不是站在他的时代以外,

    2021年02期 v.12;No.66 163-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2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皮尔士和剑桥实用主义及其他问题——谢丽尔·米萨克教授访谈

    谢丽尔·米萨克;周靖;

    <正>谢丽尔·米萨克(Cheryl Misak)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哲学教授,曾任多伦多大学副校长和教务长;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分析哲学、道德和政治哲学,以及医学哲学等。她至今已出版了6部有影响力的著作,对皮尔士(Charles Sanders Peirce)、拉姆赛(Frank P.Ramsey)等人的思想,以及实用主义理论谱系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她与剑桥大学休·莱斯(HuwPrice)教授一道,

    2021年02期 v.12;No.66 176-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哲学与大脑:作为非还原性神经哲学的世界—大脑关系——格奥尔格·诺赫夫教授访谈

    陈向群;格奥尔格·诺赫夫;

    <正>格奥尔格·诺赫夫(Georg Northoff)是国际知名的神经科学家、精神病学家和哲学家,现为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心灵健康研究所心灵、脑影像与神经伦理学研究室主任、教授。他长期关注心灵和大脑问题,善于从神经科学、哲学和精神病学的跨学科综合视角来研究心灵问题,从而将心灵和意识问题从单纯的哲学议题转为神经科学和哲学的跨学科综合议题。诺赫夫教授已出版了多部学术专著,

    2021年02期 v.12;No.66 185-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8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投稿须知

    <正>1.来稿须是作者独立研究成果,遵守学术规范。2.来稿若是基金项目成果,请注明项目名称与编号。3.本刊全面采用在线投稿系统,唯一投稿地址为http://zxfx.cbpt.cnki.net。稿件内容以作者投寄的Word版电子文本为准,正文另页附上作者姓名、单位、职称、通讯地址、邮编、电话、电子邮箱等相关信息。

    2021年02期 v.12;No.66 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1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