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编者按:海伦·朗基诺(Helen Longino)在《作为社会知识的科学》和《知识的命运》两部著作中提出的批判的语境经验主义是当代引人瞩目的科学哲学理论之一。本期专题围绕"批判的语境经验主义"(CCE)选编了四篇文章:复旦大学黄翔教授的《对批判的语境经验主义生成进路的辩护》,塔林理工大学彼特·穆尔塞普
2019年01期 v.10;No.53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7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翔;
海伦·朗基诺的批判的语境经验主义可被理解为两个版本。弱版本认为在科学实践中社会性因素必然地参与到知识论过程中。强版本则坚持一些社会性因素是科学实践中知识论过程的构成性成分。弱版本被大多数学者接受,强版本则引起许多争议。这两个版本之间存在着论证上的鸿沟,而该鸿沟是学界质疑批判的语境经验主义(CCE)的主要原因。当代认知科学中的具身进路也存在着类似的强弱版本之间的鸿沟。生成理论对强版本具身进路的辩护策略可以被借用来处理批判语境主义的强弱版本之间的鸿沟。两种对应强弱版本鸿沟策略的相似性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意味着生成进路所提供的资源可为批判语境主义提供更好的辩护。
2019年01期 v.10;No.53 4-16+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7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彼特·穆尔塞普;王一雪;王幼军;
批判的语境经验主义将社会和规范方面融入对科学的理解中,实践实在论也使文化和规范方面在理解科学时发挥重要作用。对二者的比较分析表明,前者可作为实在论的一种形式。二者的结合可发展出"多元社会实在论"这一新的实在论形式。在讨论了地图类比、目标导向的经验主义对不充分决定性问题的分析之后,通过借助海伦·朗基诺的最近研究可得出,多元社会实在论尽管可能,但由于缺乏上帝视角,它在为不充分决定性问题提供决定性解决方案时并不乐观。
2019年01期 v.10;No.53 17-37+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1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孟强;
朗基诺的"批判的情境经验主义"(CCE)是介于科学的社会研究(SSS)与科学的哲学研究的第三条道路。首先,理性—社会二分法对SSS是不公平的,它来自科学哲学。该二分法以及规范认识论观念很大程度上起源于康德对事实问题与权利问题的区分。规范认识论的研究对象是科学理念,而SSS的对象则是科学实践。情境经验主义与SSS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而朗吉诺试图通过"批判"来规避后者的相对主义。但是,SSS并非知识相对主义,它将科学理解为"某处之见",规范性是不必要的。
2019年01期 v.10;No.53 38-48+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8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海伦·朗基诺;王不凡;
批判的语境经验主义在经验内容上关注构成证据相关性的基础,它通过共同体的批评性互动来建构一种动态而可靠的语境及其规范。朗基诺指出理性和社会二分是对知识概念的误解导致的,而批判的语境经验主义规范来自科学自身的形象。与认知科学中的生成主义进路比较看,批判的语境经验主义主要思考科学探究的过程,它关乎作为公共知识的科学。批判的语境经验主义和实践实在论都拒绝上帝之眼的可能,但在形而上学和规范性问题上两者依然存在差别。
2019年01期 v.10;No.53 49-52+196-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3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晓平;
冯友兰赞成逻辑经验主义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摈弃,但不赞成对一切形而上学的摈弃。为此,他提出一种逻辑分析的和不着实际的形而上学,主要包括四组命题和相应的四个观念,即理、气、道体和大全。冯友兰开创的这一语言分析的形而上学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但其论证尚有一些缺陷,并留下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对冯友兰的四组命题及其论证改进的关键措施是区分语言世界和经验世界,让理、气、道体和大全存在于语言世界,从而把仅仅涉及语言世界的形而上学与经验世界隔离开来,实现形而上学的"语言学转向"。
2019年01期 v.10;No.53 53-67+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2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江璐;
对康德哲学中"Person"和"Pers?nlichkeit"概念加以清晰区分是必要的。以康德文本为基础对这两个概念加以界定和阐述,目的是从关于人格性之实在性问题的探讨出发来展现它是如何为伦理学中的"义务""道德"和"归责"这些核心概念提供一种形而上的奠基的。
2019年01期 v.10;No.53 68-78+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3K] [下载次数:5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陆心宇;
建构性与范导性之划分表明:对于理念X,"X存在"并非"X有意义"的必要条件;X之意义是启迪实践,而非断言事实。在自然科学中,整体自然观与目的论都是范导性的理念,它们激励着人们在经验研究中提出假说和实验,具体地为自然寻求统一和完整的解释。在道德实践中,理念激励着人们去遵循道德法则,就好像理念存在似的。在形而上学中,在建构性与范导性之间的混淆构成了传统形而上学的先验幻相。在超验领域,理性之建构性原则失败了,但是范导性的原则继续承担着表象之根基(作为物自身)与实践之指引(作为理想)的双重作用。可以说,在康德的建构性—范导性之划分里留存着一种现代的希望:理性是不死的。
2019年01期 v.10;No.53 79-94+197-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3K] [下载次数:4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庆熊;
中国特色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在现代复杂性社会和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在改革开放之初发起的一场有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讨论意义重大,为中国特色社会科学方法在新时代的发展开启了航程。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角度看,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与革命理想主义相结合的结果。社会实践包含理想与现实两个层面。理想必须与现实相结合,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因而,我们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逻辑,对社会实践中发生的问题不断进行理性的反思。这是中国特色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关键之所在。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还面临着非常复杂的形势和重重困难。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方法的指导下,对现代复杂性社会进行系统分析,并且更加深入地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全球化的客观逻辑之间的关系,从而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更加伟大的成就。
2019年01期 v.10;No.53 95-110+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6K] [下载次数:14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奎纳尔·希尔贝克;牛婷婷;
如果将哲学的定义限定为关于有效性的认知主张,且这些主张能够经受理性的、开放式的论辩及反驳,那么可以说这种强调认知主张重要性的"哲学"定义,导向了对"哲学史"观念的扩展。这种哲学史除了要根据思想家自己的路径和预设去考察思想家自身,也关心思想家们之间的参照和争论,并与各种科学和人文学科所提出的认知主张以及各种宗教、文化信仰中内在的认知主张相关联,而且处于特定的社会历史情境中。此种哲学史应该是论辩性的和情境性的。在当代世界,这种广泛的哲学史是全球性的,亦有充分的理由被视为是一种全球性的现代性历史,其重点是形式多样的理性、合理性及其历史和制度的情境性的发展——既作为共同的现代性,又作为多元现代性。
2019年01期 v.10;No.53 111-118+198-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1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童世骏;
<正>领导干部要胜任岗位、实现价值,必须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比如先锋意识、服务意识、纪律意识,当然还有最近几年来一直强调的"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我觉得这些意识都与下面要讲的规则意识有关;在我看来,良好的规则意识是上述意识的基础,也是上述意识的表现;一个领导干
2019年01期 v.10;No.53 146-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8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应奇;
<正>从国内的某公众号辗转得知阿尔布莱希特·韦尔默(Albrecht Wellmer)教授仙逝的消息时,我正结束在闵行公寓一天的劳作,从学校北门外喝了两杯德国啤酒于踉跄中回到宿舍。说来也是"冥冥中"有"巧合",我为之伏案一整天的正是主要由自己编译的韦尔默那部文集《后形而上学现代性》中的两篇文字:《现代世界中的自
2019年01期 v.10;No.53 162-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6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吴根友;方旭东;
<正>前言吴根友(以下简称"吴"):大家晚上好!方旭东教授是杨国荣老师的学生,也是陈来老师的学生。今年11月份,方老师请我去华东师大做一个小型讲座。讲座之前我们有一次非常愉快的交谈,关于政治哲学的。当时方老师对我关于政治哲学的一些思考一再地追问,他觉得这个话题很有意思。后来我们就决定在武汉大学进
2019年01期 v.10;No.53 166-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7K] [下载次数:5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休·普莱斯;周靖;
<正>周靖: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自古典实用主义时代以来,人们一直在拒斥大写的表征主义(Representationalism)。但在对《表达主义、实用主义和表征主义》(Expressivism,Pragmatism and Representationalism)一书的简介中,你这样写道,"实用主义者在哲学传统中一直是表征主义的敌人,但他们是自然主义的友人,这里
2019年01期 v.10;No.53 188-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6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