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编者按:本期"哲学专题讨论"栏目刊载的是第十六届《哲学分析》论坛的又一组论文。这四篇论文既有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的价值论层面上的思考,如《走出价值"两极"的误区——兼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价值内涵》;也有从中西哲学史的思想案例出发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关话题的延伸探讨,如《价值相对主义就是价值虚无主义——苏格拉底论正义与定义》《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现代
2018年02期 v.9;No.48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3K] [下载次数:4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潘忠宇;于兰;
近几年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全球化与文化冲突、价值冲突"的讨论是一个热点问题。价值认知、认同与选择的困惑是当今世界遍布"道德困惑"的时代难题,也是新时代的老问题。从人类历史来看,新的时代和大国崛起呼唤引领世界未来的价值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了当今时代走出价值独断主义和价值相对主义"两极"困窘的中国方案。在价值取向上人类生存发展的至上性、在价值主体上的多主体性、在价值目标上的超越性、在价值结构关系上的利益相关性、在价值取向上的未来发展性、在价值构建上的自觉自愿性、在价值行为主体上的宽容性、在价值主体行为上的交流互鉴性以及在人类共性问题治理上的相互协调性共同构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基本价值内涵。
2018年02期 v.9;No.48 4-13+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8K] [下载次数:7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安希孟;
价值相对主义否认普遍价值和价值一般,只讲价值的相对性、随意性和主观性,其实质是价值虚无主义。从西方哲学史来看,探讨普遍定义的方法,始于苏格拉底,也是柏拉图"相"论的来源。苏格拉底的探索并非相对主义、怀疑主义、虚无主义、不可知论的,而是由怀疑开始而终于确定。
2018年02期 v.9;No.48 14-21+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3K] [下载次数:1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蔡志栋;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法为我们思考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构建了新的视野。然而,它首先需要应对的是"人类命运冲突体"之类的立场,后者的代表显然是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自从1993年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之后,此论俨然成为讨论文明之间关系不能回避的范式。中国学界也对之作出了回应。人们时常注意从中国古代哲学中寻找应对资源,然而,中国哲学界的天下主义观点以及试图用忠恕之道应对文明之间关系的观点,具有内在的致命不足。与之相对,中国现代思想对解决文明之间冲突关系、构建命运共同体具有生命力,对此可以谭嗣同的仁学、蔡元培的世界主义为例加以说明。
2018年02期 v.9;No.48 22-34+195-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8K] [下载次数:8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孙周兴;
与作为现代工商文明基础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相比,人文科学的影响力日趋下降。面对正在迫近的人工智能时代,人文科学需要确认两个前提:其一是技术统治的确立,其二是全球一体化的现实。只有确认了这两点,人文科学才可能重新审视自己的处境,并且积极界定自己的未来使命。
2018年02期 v.9;No.48 35-41+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0K] [下载次数:18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 ]
- 鲍文欣;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的中国近现代哲学研究,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经历了多重逻辑下学术话语、研究热点、写作范式等方面的变迁。1978—1987年,近现代哲学研究领域的主流话语是"实事求是",研究热点是革命史观下的"先进人物",写作范式处于从"两军对阵"到"认识史"的转变之中。1988—1997年,其主流话语是"追寻智慧",研究热点转移到自由主义和现代新儒家,写作范式由"认识史"进展至以"智慧"为中心。1998—2007年,其主流话语是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自此近现代哲学研究在中国哲学史研究整体中的地位持续下降,研究热点是现代新儒家,同时在近现代哲学整体上取得进展,写作范式更为多样化,并表现出重视历史具体性的趋势。2008—2017年,其主流话语是"文化自信",近现代哲学研究整体上进入一定的总结阶段,写作范式更为偏重历史具体性,尤其是学术与政治之间的互动。
2018年02期 v.9;No.48 42-53+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9K] [下载次数:6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锦枝;
近四十年来,大陆宋明理学研究贯穿几条线索,主要包括反理学研究、西方哲学的援入与对话、思想史视野的融合、理学与经学的交叉研究等。其中反理学研究在不同阶段又分别表现为气学、实学和启蒙思潮研究等。这些研究的取径在理学研究方面创获颇多,但偏于外在路径,存在不少问题。未来理学研究仍将多元发展,而内在径路的研究才是理学研究之本。
2018年02期 v.9;No.48 54-67+196-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0K] [下载次数:5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储昭华;幸玉芳;
从语义演化、内在逻辑及现实历史的演进三个层面看,中国传统政治的精髓在于"正人""治民"。秦汉之后的大一统之政乃是中国特有"政治"发展演变的必然结果。中国传统"政治"概念本身就蕴涵着这一发展趋向。儒家政道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古代政治的主导原则,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其顺应传统的"正人"之"政"的发展趋势,并以更大的综合性,为之提供更充分的理论论证,且使之在实践上得以更有效地贯彻和深化。
2018年02期 v.9;No.48 68-78+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0K] [下载次数:5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威廉·A.巴比里;韦海波;
从文化间对话的角度来看当代语境下的人的尊严问题,首先需要考察的是,尊严概念兴起的历史进程及其在全球法律、政治以及伦理道德中的重要性;其次,通过对根植于西方观念的尊严概念进行文化间与宗教间的比较考察,尊严问题所面临的种种质疑得以显明;在理解与对话的基础上,尊严问题的实践需要把握文化间的各种新机遇,视觉伦理学则为增进关于人的尊严之共识开辟了新的路径。
2018年02期 v.9;No.48 79-85+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9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陈勇;
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向人类提出了警告:在自然科学与现代科技突飞猛进的过程中,过去几百年塑造人类文明形态的人文主义面临着瓦解。现代人文主义实际上是建立在心物二元论的形而上学基础之上的,笛卡尔是它的奠基者。在启蒙运动中传统形而上学受到了强烈的质疑,休谟与康德都将其视为独断论,但康德也试图在经验实在论中保留心物二元论。无论就历史,还是就现实而言,各种版本的心物二元论都是失败的,唯物主义的自然主义不断瓦解着人文主义。从这个视角来看,海德格尔提出的存在问题不再是一个抽象的理论问题,而是关乎人文主义的未来命运。
2018年02期 v.9;No.48 86-98+197-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9K] [下载次数:4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欧阳曼;
忒修斯之船悖论历史悠久,讨论者众,不少分析都把构成关系的判定标准冲突或物体同一的判定标准冲突视为它的核心。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理论出发对忒修斯之船悖论进行分析,可以显示出这一悖论从语言、规则、生活形式与人类需求相互联系的整体中产生的机制,并由此说明,悖论不是有待消除的理智谬误,而是我们深入挖掘自身生活形态、探索哲学问题的绝佳入口。
2018年02期 v.9;No.48 99-107+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1K] [下载次数:9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鹏;
数字方法是理查德·罗杰斯等人提出的一种新的网络研究方法。按照罗杰斯的话来说,数字方法是相对于虚拟方法而言的,数字方法旨在将Web重新应用于社会和文化研究中。数字方法与以往的互联网研究存在的本质差异源于认识论的分野,数字方法对互联网的认识基础是虚拟已经终结,网络空间时代已经结束,我们正在进入后网络空间时代。此外,数字方法与传统的互联网研究中所采取的方法论也存在着差异,数字方法的本质进路是遵从媒体,遵从互联网本质的演变特性,遵从互联网的各类原生数字对象,遵从互联网的主流工具和平台。基于遵从媒体的进路,数字方法开发了距离方法、截屏纪录片、跨圈分析方法、后人口统计方法等许多具体的研究方法,并综合地利用这些方法,对搜索引擎的权利、国家Web特征、维基百科的文化参照以及社交媒体的后人口统计等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与分析。
2018年02期 v.9;No.48 108-118+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3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贵红;
大数据技术的进步,给传统科学哲学带来了诸多挑战。科学哲学家们需要重新思考数据的本质,进而深入思考数据的特性以及与信息的内在关联。对数据本质的理解主要有两种:一是关系论,二是表征论。以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依据,可知关系论更加合理,同时可将信息解释为数据加意义。数据和现象的区分,可以进一步为我们提供理解数据之本质的途径。从大数据的发展看数据和现象的区分,可以得知在不同语境中对数据的定义是不同的,因此数据的两种定义其实并没有冲突。通过对香农的信息定义的解读,可知信息和数据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二者是关系实体的不同表述方式。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该定义所使用的语境,以及是否赋予"意义"在此关系之上,因此数据就是信息,万物皆可信息化或数据化。
2018年02期 v.9;No.48 119-132+198-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0K] [下载次数:16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奚颖瑞;单巍;
近代科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数学化,它大致由科学的几何化与几何的算术化两个方面组成,前者为近代科学提供了理念,后者则是实现这一理念的重要方法。这种数学化在近代大获成功的同时,也由于形式化和技艺化过程中所发生的意义的沉淀、变更和抽空而导致对其自身起源的遗忘。以严格科学为目标的胡塞尔现象学,正是试图通过对起源的追问来恢复对科学的整体理解。
2018年02期 v.9;No.48 133-144+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8K] [下载次数:4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醒民;
胡明复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数学家,他有比较丰富的科学论思想,主要涉及科学概念、现代科学的宇宙观、科学探索的动机、科学定律、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等。其思想导源于批判学派,尤其是彭加勒和皮尔逊。
2018年02期 v.9;No.48 145-166+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4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益宇;薛永红;李亚娟;
<正>应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董春雨教授的邀请,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教授保罗·汉弗莱斯(PaulHumphreys)于2017年9月5日至9月8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参加"短期引智项目"之"复杂性与突现"国际工作坊暨当代科学哲学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活动。保罗·汉弗莱斯教授是国际知名科学哲学家,曾任美国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席、美国哲学学会国际部主任、弗吉尼亚大学哲学系主任等职,兼任国际著名杂
2018年02期 v.9;No.48 167-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3K] [下载次数:3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帆;
<正>科学哲学自逻辑经验主义奠定以来,就一直跟随着时代的脚步"起承转合"。20世纪70年代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理念一炮打响,给科学哲学的研究增添了历史的维度;20世纪80年代,随着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兴起以及哈金的《表征与干预》的出版,科学哲学的"理论优位"的理念受到了挑战,自此开始关注经验,并以此为基点重新审视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今天,当引力波已经被探测到,当"阿尔法狗"已经连续将李世石和柯洁挑落马下,试问我们该如何理解科学、技术及二者之间的
2018年02期 v.9;No.48 180-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8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喻郭飞;
<正>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受到我国哲学工作者的关注。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从事古希腊哲学研究的队伍不断壮大。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古希腊罗马哲学大会,此后每两年举办一次。2014年,在浙江大学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古希腊罗马哲学大会上,隶属于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的古希腊罗马哲学学会成立。伴随着这一过程,国内学者研究古希腊罗马哲学新的论文、专著、译著不断出现,有力地推动了相关学术研究的
2018年02期 v.9;No.48 188-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9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