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专题讨论

  • 现象学的局限性

    约翰·塞尔;成素梅;赵峰芳;

    德雷福斯在他的关于海德格尔的书中,不适宜地把我的观点与海德格尔的观点进行了对比。然而,他不断地误述我的观点,而且,他的误解并非偶然。他真的难以理解我的立场。他对熟练应对的阐述很模糊,让人难以理解。但只要你进行详细的阐述,你就会明白,它一定是错的。德雷福斯的著作戏剧性地举例说明了现象学方法的弱点,至少是由他和海德格尔所实践的现象学方法的弱点。我分析意向性的事业完全不同于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事业,德雷福斯的许多误解都来自没有领会这一点。

    2015年05期 v.6;No.33 3-19+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4K]
    [下载次数:7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对约翰·塞尔的回应

    休伯特·德雷福斯;成素梅;

    塞尔和德雷福斯在三个基本问题上有意见分歧。德雷福斯认为,满足条件涉及知觉,而且,行动在通常意义上不需要是命题的。尽管我们通常从事所谓的慎思活动,但如此深思熟虑的活动不是我们与世界相联系的唯一方式,也不是最基本的方式。在有些情况下,行动者根本不是在尝试。存在着身体意向性和作为第三种存在方式的在世存在。

    2015年05期 v.6;No.33 20-31+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K]
    [下载次数:5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弗雷格坍塌、弹弓论证与共指替换——评颜青山对句子指称的分析

    张鑫毅;

    弗雷格所持句子指称真值的主张导致"弗雷格坍塌",即所有真句子指称真,所有假句子指称假。这一点为丘奇、哥德尔等人的"弹弓论证"所证明。要避免这种后果,应当审查弗雷格的两个预设:限定摹状词是专名的观点和组合性原则。罗素通过摹状词理论消除了坍塌,但其理论存在基本缺陷。颜青山试图表明弗雷格误用了组合性原则并得出句子指称事态而非真值,但他的论证是不成功的。

    2015年05期 v.6;No.33 32-40+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失效的弹弓论证与句子的指称——对张鑫毅批评的回应

    颜青山;

    张鑫毅诉诸丘奇—哥德尔—尼尔的弹弓论证来反驳本人关于句子指称事态的结论是失效的。弹弓论证默认了共指替换和组合原则,而共指替换应该包含两种形式:整句共指替换和组合共指替换。对两者不加区分的运用会导致乞题,而且该论证无法证明所有的假句子共指。从弗雷格本人关于概念作为函数的理论出发,可以发现,"真"和"假"不是代入对象之后的概念的值,而是一个高阶函数(带断言态度的句子)的值,因此,断言态度才指称真值。

    2015年05期 v.6;No.33 41-50+197-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哲学传统研究

  • 归纳辩护的三种进路

    孙思;

    由休谟归纳问题引发的对归纳推理的合理性辩护目前主要有三种进路:逻辑辩护、语境辩护和可靠论辩护。这三种进路推进了归纳问题的解决吗?对三种进路的解决方案加以考察和分析后可得出结论:按照怀疑论的要求辩护一般归纳推理的有效性是不可能的、无意义的,但是对特定语境的归纳推理可靠性的辩护是有意义的,也是可能的。

    2015年05期 v.6;No.33 51-68+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9K]
    [下载次数: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资本论》的历史与逻辑

    王凤才;袁芃;

    《资本论》是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著作,从早期准备稿开始,《资本论》构思经历了从"六本书计划"到"三卷四册结构"的发展,最后形成了《资本论》三大手稿。在此基础上,编辑出版了《资本论》第1—4卷。详细考证《资本论》的历史发展和传播过程,深入揭示《资本论》的逻辑结构,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资本论》,而且有助于重新定位马克思理论。

    2015年05期 v.6;No.33 69-82+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K]
    [下载次数:6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日常生活的哲学思考

  • 公平是一种实质正义——兼论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启示

    李德顺;

    中国与西方关于"正义"价值的传统理念之间有着细微的差别。西方传统注重从"实然"看"应然",多"以正为义";中国传统思维注重从"应然"看"实然",多"以义为正"。但这并未遮蔽"正义"概念本身蕴涵的矛盾和冲突,"正义"的内涵和指向需要重新说明。通过重新思考罗尔斯正义理论的目标和指向,结合人类追求正义实践的历史考察,一种重新理解和界定"正义"的观点将从如下现实出发:在经历了欧洲中世纪和中国古代的等级制人身依附阶段以后,近代和现代社会所面对的正义模式,事实上形成了"以自由为核心的正义观"与"以公平为核心的正义观"两种基本类型。前者是整个资本主义历史所证实的核心价值观念,后者则是社会主义所据以立论并追求的价值观念。二者之间具有历史发展的先后阶段性联系,而非彼此对抗、绝对排斥的关系。可以用如下尺度来最终界定公平与不公平:每一个个体所担当的权利与责任是否统一?能够一致起来的,即为实质的公平;反之则不公平。为此需要改变由来已久的强权政治格局——权利与责任相分离,民主沦落为权势者博弈的工具,为构建新的正义体系提供契机,在多元文化之间就如何缔造当代和未来的"公平正义"达成新的共识。

    2015年05期 v.6;No.33 83-93+198-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8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因果力流失了吗?

    内德·布洛克;陈丽;刘占峰;

    心理因果性问题是当代心灵哲学中的一个前沿性问题。金在权基于因果排除论证指出,非还原唯物主义的心理因果性理论遇到了"先占威胁",即心理的因果有效性最终会被物理的因果有效性排除。内德·布洛克认为,由于是否存在物理学的底层是一个开放的问题,因此如果按金在权的思路推导下去,必然会得出不存在任何因果关系的荒谬结论。另外,金在权并未对其所支持的"多因素决定"观提供令人信服的理由,他在论证中所使用的层次概念也有歧义性,他用于支持排除原因的分割策略也有待证明,因此他对非还原唯物主义的批判并不成立。

    2015年05期 v.6;No.33 94-109+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3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科学技术的哲学理解

  • 结构实在论中的实体之争

    魏洪钟;

    为了回应悲观归纳论,科学实在论者提出了结构实在论,但是他们在如何对待构成结构的实体,特别是不可观察的理论实体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认识论的结构实在论承认构成结构的实体的存在,但认为它们是不可认识的。本体论的结构实在论认为,存在的只是结构,根本不存在构成结构的实体。综合的结构实在论则认为,没有实体就没有结构,我们可以通过结构去认识实体。所以,实体不但是存在的而且是可以认识的。

    2015年05期 v.6;No.33 110-125+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海德格尔技术追问的双重品质

    杨庆峰;

    海德格尔技术追问的双重品质表现为现象学特性与非现象学特性的统一。"现象学特性"意味着技术追问本身所表现出的自明的但依然需要澄清的方面;"非现象学特性"意味着追问本身被遮蔽、被忽略的方面。二者是共在的关系。海德格尔技术追问的功绩是让人与技术之间的自由关系得以呈现,问题是让这一关系永远地停留在先验的、形式的层面。只有引入技术体验、身体、实践等维度才能够让自由关系得以从经验维度充实自身。

    2015年05期 v.6;No.33 126-137+189+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下载次数:8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随笔与访谈

  • 时间都去哪了?——说说我的七十年

    孙正聿;

    <正>自序人老了,最大的感慨莫过于"时间都去哪了"。我的七十年,刚好可以分为两半:前35年,从当学生、当"知青"、当工人再到上大学;后35年,从助教到教授再到"资深教授",当了半辈子的"学者"。说说我的七十年,主要说的是后35年,也就是我的学者生涯。从60岁开始,每逢我的生日,学生们总要以此为名搞一次聚会。学生们说,老师的生日,就是学生的节日。在这个特定的"节日",学生们为我献上鲜花以表祝贺,我

    2015年05期 v.6;No.33 138-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1K]
    [下载次数:15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董仲舒“天人三策在,不废万年传”——余治平教授学术访谈录

    李现红;

    <正>2015年4月15日-16日,由衡水学院、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衡水学院学报》编辑部联合主办的"董仲舒思想国际高端学术论坛"在河北省衡水市隆重召开,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日本、美国、韩国的五十多名专家学者对董子思想与文化中的诸多问题展开了交流与讨论。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先生捐资铸造的"董子圣像"落成典礼,旨在构筑董学研究与传播核心平台、培养董学研究后继人才的海内外第一家"董子学院"揭牌仪式,也在此隆重举行。借此机会,我们采访了身为河北省董仲舒

    2015年05期 v.6;No.33 167-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动态与书评

  • 第七届《哲学分析》讲堂综述

    戴潘;

    <正>2015年6月16日,第七届"哲学分析"讲堂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分部五楼报告厅举行。此次讲堂特别邀请了海伦·朗基诺(Helen Longino)教授做学术报告。朗基诺教授1973年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是美国科学哲学学会前任主席,现任斯坦福大学C.I.Lewis讲席哲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社会认识论、女性主义哲学等,其代表作有:《作为社会知识的科学》、《知识的命运》以及《人类行为研究》

    2015年05期 v.6;No.33 184-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教你玩转思维的魔方——简评陈波教授的《悖论研究》

    喻郭飞;

    <正>众所周知,悖论一直是数学、逻辑学、语言哲学等学科研究的重要问题。一方面,形形色色的悖论极大地挑战着人类的常识与直觉,使不少人为其绞尽脑汁;另一方面,人类天然的好奇心驱使着许多学者不断研究并试图解决悖论。有一种形象的说法将悖论称为"思维的魔方",它非常恰当地刻画了悖论对于人类巨大的吸引力。2014年7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陈波教授所著的《悖论研究》就是这样一本对于悖论进行深度研究的专业著作,读者从中可以了解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悖论,

    2015年05期 v.6;No.33 190-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事实与证据:哲学与法学的对话”国际研讨会征文通知

    <正>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将于2016年5月28日-5月29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北校区)联合主办"事实与证据:哲学与法学的对话"国际研讨会。我们诚邀对事实与证据问题有研究兴趣的中外哲学家和法学家积极参与,共同促进证据科学的深入研究。会议议程包括大会主题报告和专题论坛两个部分,议题包括但不限于:

    2015年05期 v.6;No.33 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投稿须知

    <正>1.来稿须是作者独立研究成果,遵守学术规范。2.来稿若是基金项目成果,请注明项目名称与编号。3.来稿请尽可能以电子文本方式,并提供作者姓名、单位、职称、通讯地址、邮编、电话、电子邮箱、身份证号码等相关信息,以方便联系。4.论文类来稿的字数一般在1.5万字之内。5.论文类来稿须提供300字以内的中文摘要和3-5个关键词以及相应的英语标题、摘要和关键词。

    2015年05期 v.6;No.33 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