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俞宣孟;
中西哲学各有自己的传统,它们今后的发展虽然会相互影响,但是传统仍然是它们各自发展的底本。所谓"底本",是历史上形成的哲学形态,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考察它的特征:语言的特征、与语言密切相关的哲学问题的方向和表述方式,以及围绕着哲学问题的争论而产生的哲学分支或流派。通过重论述Being与西方哲学的形态特征,并结合评述杨国荣先生的哲学成果,可期为总结中国哲学形态总结做准备。
2013年02期 v.4;No.18 4-21+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7K] [下载次数:5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陈少明;
"具体的形上学"在论说形态与本体意义上都具有哲学系统的性质。在抽象形上学与后形上学两个坐标间,可以发现并论述具体形上学在形上学家族中的位置。需要探讨问题的还有:在中国哲学中建构当代形上学之可能性,以及如何寻找情境分析的形上学。
2013年02期 v.4;No.18 22-26+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下载次数:6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祥龙;
<正>国荣兄:兄所赠大作《存在之维———后形而上学时代的形上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②早已收到,大致浏览了一下,感觉兄对于中国哲学研究中的一些根本问题做了新的探讨。这是一本很有分量的著作,在已成名的中国哲学研究者中,我不知还有谁做过类似的探讨。最近又利用假期阅读了该书,深为兄之好学深思的创作境界所
2013年02期 v.4;No.18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国荣;
俞宣孟、张祥龙、陈少明教授先后以论文、学术通信的方式,就《道论》、《伦理与存在》、《成己与成物》等书提出了多方面的评论,其中包含很多引人思考的问题。俞宣孟教授的论文涉及的论域很广,这里关注的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较广意义上中西哲学的关系;其二,与存在、being等有关问题。张祥龙教授提到的视域,确实是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若以中国哲学的范畴来表述,这里涉及的实质性问题则是"以人观之"与"以道观之"的关系。从根本上说,"以道观之"无法完全离开"以人观之"。陈少明教授的论文提出:"形上学"如何"具体"?这里涉及的是,在形而上的层面,以何种方式达到"具体"?概要而言,达到形而上层面的"具体"或具体的形上学,离不开史与思的互动、道与器的交融。
2013年02期 v.4;No.18 31-40+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下载次数:5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卢风;
康德等启蒙思想家关于个人自主性的思想是包含严重错误的。在现实中,不同个人有不同程度的自主性。多数人只有个人生活的自主性,他们甚至没有政治自主性,更没有思想自主性。大众永远是需要精英领导的。现代社会实际上是由商业精英领导的。商业精英误导了大众的价值追求,也误导了其他精英的创新。由商业精英领导的现代工业文明存在两种危机:生存危机和意义危机。这两种危机是有内在关联的。正因为人们以无限贪求财富和力量的方式追求无限,故征服性科技日益进步,工业体系日益扩张,于是人类文明既深陷生态危机,也有被高新科技(如核武器等现代武器)毁灭的危险。由商业精英领导的文明是智德失衡的文明。智德谐和的文明才是健康的、可持续的文明。唯当文明由思想精英领导时,才能恢复智德谐和的健康。
2013年02期 v.4;No.18 82-97+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8K] [下载次数:5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吴瑞敏;
学界对西方个人主义思潮存在诸多不同解读模式,但迄今为止,其生态学蕴意尚未被充分认知和阐释。发展西方个人主义的生态学解读模式,最重要的是要揭示出在西方个人主义思潮流变过程中其精神内核曾经发生的两次蜕变:一是从生态个人主义异化为非生态消费主义;二是从生态个人主义异化为非生态理性主义。深刻揭示个人主义的这两次精神蜕变的内在逻辑,将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个人主义与生态危机的内在联系,进而为人类解决生态问题提供新的思考进路。
2013年02期 v.4;No.18 98-107+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4K] [下载次数:4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俊香;阴津华;
基本医疗服务改革是我国新一轮医改的重要内容,其目标是要将基本医疗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保障全体人民病有所医,实现公益性和公平性。三年来,这一改革虽初见成效,但仍存在公平性较差,受益程度低等问题。在基本医疗服务领域,医疗公平和健康公正应该具有什么具体内涵?如何真正实现其目标价值?以罗尔斯的正义论为背景,从伦理学视角对以上问题做出富有启示的回答,从而促进相关政策制度的调整和完善,实现改革目标与措施、价值与手段的统一。
2013年02期 v.4;No.18 108-115+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5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大卫·法沃霍尔特;成素梅;刘默;
尼尔斯·玻尔的语言观是他的整个哲学的基础,而且,从1927年以来基本上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尽管他并没有对这个专题进行过专门的阐述,我还是能够从他的许多文章与手稿中找到他对语言问题的阐述。玻尔认为,所有的量子力学实验都必定借助于由日常语言表达的经典物理学概念来描述,这些描述是互补的。经典物理学概念是对日常语言的提炼,它们都是无歧义的。从认识论的观点来看,无歧义的两个必要条件是:我们能明确地在主体和客体之间划出分界线和我们必须遵守二值逻辑的规则。无歧义的描述条件是无法替代的。玻尔的语言观与他的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等观点是一致的。
2013年02期 v.4;No.18 116-128+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8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苏珊·哈克;赵震;万美文;
实在论和各种牌号的反实在论——如唯心论、唯名论、工具主义、相对主义、非实在主义——之间争论的关键问题是:世界、真理、共相这些东西怎么可能一方面独立于我们而存在,另一方面却又能够为我们所知晓。争论聚焦于:我们关于世界的知识到底有多少是来自世界的,又有多少是来自于我们自身的,如何在发现与建构之间画一条明确的分界线。天真实在论注重形而上学与认识论的整合,以及独立性与认知可通达性之间的平衡,恰好占据了严格的实在论与松散的相对主义之间可供立足的中间地带。
2013年02期 v.4;No.18 129-146+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勃杭;王巍;
"基因选择",或"自私基因"假说是解决"自然选择单位"问题的主要进路之一。"自私基因"假说认为,基因是自然选择的最终单位。但批评"基因选择"的"因果扭曲论证"断言,自然选择可以作用在个体、群体等层次,从而造成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选择"误解了自然选择过程中的因果关系。然而,此论证忽略了由中心法则保证的基因-性状/行为间的因果关系,并不能真正驳倒"基因选择"。
2013年02期 v.4;No.18 147-154+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1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周山;
<正>一、"密云不雨"的天道启事在《周易》中,有两类积蓄,一类为财富的积蓄,一类为才能与道德的积蓄。与积德相比,积财只能算是小的积蓄。所以,阐述积财之道的卦,取名《小蓄》。现代人总结人类社会的生活经验,时常念叨: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却万万不能。积蓄财富的目的,就是为了做任何事情都能顺顺利利。
2013年02期 v.4;No.18 155-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7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韩震;
<正>一、哲学教育在当代中国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哲学曾以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启动和加速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哲学再一次历史性地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随后,"人道主义研究"、"异化"和"主体性"问题的讨论、"萨特热"、"尼采热",等等,都对人们的思想转变产生了促进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哲学似乎有点跟不上这趟列车的行进速度了,哲学的影响力似乎与社会发展的进程出现了成反比的现象。社会越是发展,人们似乎越是
2013年02期 v.4;No.18 164-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2K] [下载次数:4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朱志方;
<正>现代数学语言对于所有国家都是一样的,现代物理学和化学语言也有很大部分是超越文化的,因为它们采用了统一的符号系统;但是哲学的语言千差万别,每一个国家、每一个语言群体都有其独特的哲学语言。于是,我们面临一个跨文化的问题:英语或德语哲学能够用汉语来教吗?或者,用英语或德语提出的问题可以用汉语来解答吗?
2013年02期 v.4;No.18 169-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6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帆;
<正>2012年是当代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诞辰90周年及其代表作《科学革命的结构》出版50周年。在这一年里,为了表达对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哲学家的敬意,全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哲学家以不同的形式组织了一系列纪念库恩的学术活动。虽然,《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的主旨是要对科学发展的过程给予说明,但是,"范式"作为库恩理论的代名词,已经对历史学、哲学、文学乃至其他社会科学产生了很
2013年02期 v.4;No.18 176-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1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