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方朔;
从全面了解方旭东《儒道思想与现代社会》的背景和意图上看,该书是一本凝聚了作者多年的理论思考、具有学术意义和价值的重要著作,但具体到有关政治义务的议题上,作者至少在对荀子有关政治义务的梳理方面似乎只用心于事实上的说明,或对政治义务的由来给出了原因上的解释。而“政治义务”这一概念的成立,至少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解释,即原因的解释与理由的解释,它们之间并不相同;说明了荀子思想中政治义务的由来,并不等于证成了这种政治义务的正当,而后一方面尤其吃紧。
2022年06期 v.13;No.76 3-15+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7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勇;
在《儒道思想与现代社会》一书中,方旭东给出了关于赡养义务的论证,但是,他通过权利论和感恩论来讨论赡养义务是不成功的。权利论并没有否定赡养义务,而感恩论并不能支持赡养义务。由关系论证可以发现,亲密关系本身要求我们有义务去赡养年迈的父母。如果把关系论证运用到非理想情境下的孝道问题,即我们该如何面对问题父母,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我们没有义务去赡养极端的问题父母。
2022年06期 v.13;No.76 16-28+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6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尹洁;
“道德地位(”moral status)是当代动物伦理的论争中常援引的概念。动物道德地位的判断依据或标准究竟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影响动物权利论证的,这些问题值得讨论。将感受性和道德能动性作为道德地位的判断标准具有局限性,道德地位与道德权利既有区分也有关联。厘清道德地位概念谱系有助于推进理解动物道德地位和权利的方案。一种立足于更广阔视角的动物伦理,在“关系性”和“扩展道德地位”的框架下最终得以呈现。
2022年06期 v.13;No.76 29-38+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5K] [下载次数:16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方旭东;
林宏星教授的评论,虽然着眼于荀子个案,但实际涉及的是一个一般性的政治哲学理论问题:政治义务的证成是否可以离开道德?对此,林教授的回答是否定的,他对笔者的不满亦由此衍生。他对政治义务的理解存在某种混淆:政治义务的正当性,并不意味着这种义务是无条件的、决定性的。即便人们因为道德理由而拒绝履行政治义务,也不能因此得出结论说:政治义务没有其正当性。政治义务的正当性不应由于存在其上的道德义务而受质疑。李勇的评论由批判与建构两方面组成,论文的前半部分批判地考察了笔者关于赡养义务的论证,认为笔者通过权利论和感恩论来讨论赡养义务是不成功的;论文的后半部分提出新的论证——关系论证——为赡养义务进行辩护,附带讨论了要不要赡养问题父母的问题。检视李勇的关系论证,我们发现,这个论证除了存在概念不清的问题,在核心部分亦未能真正超出感恩论的思路。如果亲子关系像一般人理解的那样,是指生物学意义上的关系,那么亲子关系本身并不能为赡养义务提供辩护。如果亲子关系像李勇实际理解的那样,其实是指一种后天形成的施爱—受爱关系,那么这个论证毋宁是在重复感恩论的教义。
2022年06期 v.13;No.76 39-49+190-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5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