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专题讨论

  • 伽达默尔和布兰顿论诠释

    克莉丝缇娜·拉芳特;何朝安;刘小涛;

    在其著作《先哲旧事》中,布兰顿讨论了伽达默尔关于诠释的阐释学观念,力图表明,他自己的理解概念内容的推理主义进路能够解释伽达默尔阐释学的核心论题或为其奠基;他称之为"伽达默尔式的阐释学宗旨"。为了评价这一主张是否正确,可以分析布兰顿所讨论的三类哲学诠释,即从物诠释、从言诠释和传统诠释。布兰顿理论的"一般历史主义"与诠释学进路有直接的冲突。尽管布兰顿所命名的传统诠释(作为从物诠释的一种变形)确实很接近伽达默尔进路,设若布兰顿式的计分员采取这一诠释策略,他有可能成为伽达默尔式的阐释者,但只要采取了传统诠释,他就不可能再回到布兰顿所描述的计分实践。

    2018年04期 v.9;No.50 3-14+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0K]
    [下载次数: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语气、意义与诠释——以侮慢语为例的分析

    欧尼·勒炮;马修·斯通;刘小涛;

    我们用言语说事物如何,有时候,言语也能表明我们是谁,我们怎样想,我们感觉如何。还没有一本关于机制的图书,能够解释所有言语可以激发的识见;说话者自己,也会探索他们能够发明的各种手段。以侮慢语作为阐释性案例,其诠释效果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些效果可以反映出一个言语和它的语言学意义之间,通过一簇各有区别的推理,展开的宽泛的、开放的交互作用。这一推理可能包括关于说话者的心理状态和意图的推论(根据完整的社会和历史语境),也可能包括理解言语所需的诸如想象性阐释和情感共鸣之类的诠释策略。虑及它们的异质性和开放性,这些诠释策略,宜针对每一个具体案例,通过批判性地考察它所涉及的心理的、社会的、历史的,甚至艺术的考虑来加以阐明。因而,与哲学和语言学中的常见做法不一样,不可能为侮慢语的诠释提供一个一般性的说明。

    2018年04期 v.9;No.50 15-34+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9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哲学传统研究

  • 发现自身之存在——拉特克利夫的“实存感受”与海德格尔

    梁家荣;

    当前对情感的哲学研究可以分为感受理论和认知理论两大阵营。英国学者拉特克利夫近年提出的"实存感受"概念,试图将两者加以折中,同时兼顾情感之意向性与身体性,颇受学者重视。拉特克利夫的想法深受海德格尔影响,其"实存感受"概念之特点以及其与海德格尔思想有着密切关联。

    2018年04期 v.9;No.50 35-48+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8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驯养、教化和自然——从《旧约》musar到古希腊παιδε?α观念的流变

    鲍永玲;

    在公元前3世纪,当《旧约》的希伯来文本被译成希腊文七十贤士译本时,"παιδε?α"一词取代了"musar"。后者意指驯养、养护、教导,更贴近后世的教育概念;前者则指教化和文化。由此开始了对人类教育想象的理智化进程。希腊παιδε?α观念涵括了当时所有的人类努力,它指将人类培养成与绝对完美事物相一致的方法和路径,也是个体与共同体和谐存在的最终理由。在西方早期教化传统里,不同时期的教化理论伴随着人对自身、上帝和自然(φ?σι?)关系不断变化的理解。在这一过渡时期,最初意指成长过程的φ?σι?,指向一种自然而然的人格化的完美事物,教化的差异则区分了人道的人和野蛮的人。近代人文主义可说是一种特殊的罗马现象,它产生于古罗马人与晚期希腊παιδε?α观念的相遇,而古犹太musar向古希腊罗马παιδε?α观念的转化则与当时自然理念的变迁密不可分。

    2018年04期 v.9;No.50 49-57+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2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刺猬”与“狐狸”:伯林与麦克莱伦的马克思研究模式

    凌菲霞;

    以赛亚·伯林将思想家分成主张一元论的"刺猬"与主张多元论的"狐狸"。根据这种划分,研究方式也可以分为刺猬模式与狐狸模式,前者力图突出对象的特定本质,后者尽量呈现对象的各种特征。在西方学者对马克思的研究中,伯林的研究是刺猬模式的代表,他把马克思的思想主要归结为一元历史观;戴维·麦克莱伦的研究是狐狸模式的典范,他兼顾了马克思生平和思想的方方面面。伯林和麦克莱伦都是因为马克思的刺猬模式而研究马克思的,但伯林却在反对刺猬模式的前提下使用了刺猬模式,而麦克莱伦则在欣赏刺猬模式的情况下发挥了狐狸模式。是否带着自身的理论立场,是他们采取不同模式来研究马克思乃至整个思想史的主要原因。事实上,这两种模式各有利弊,反思的目的在于厘定各自的适用范围,并为中国学者的马克思研究提供借鉴。

    2018年04期 v.9;No.50 58-6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2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老庄的丧祭思想——兼与儒家死亡哲学比较

    何丹;

    面对死亡,老子主张处丧以哀、不限亲贵,祭祀以道、鬼神不祟;庄子主张处丧不哀、埋葬从简,鬼神殊途、祭祀无关。这与他们对生命和治国的不同认识有关。老子提倡"反杀"与"养生"、"无为"与"不言",认为"生死如一";庄子则指出应当安时处顺、哀乐不入,提倡"全生尽年""法天贵真"与"绝圣弃知"。老庄思想都强调人之生死顺应自然,个体要循道养生,以得享天命,统治者要循道治国,以顺应天命;也都批判以仁义礼制对待丧葬祭祀。儒道各自构建的理想社会有所不同,对待死亡和生命的处理方式也因此不同。二者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干思想,对于死亡哲学、生命伦理以及相关教育思想的建构和实践有所裨益。

    2018年04期 v.9;No.50 70-83+196-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2K]
    [下载次数:8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日常生活的哲学思考

  • 生活、表达与理解之关联——晚期狄尔泰对精神科学的诠释学奠基

    汉斯·乌李希·莱辛;王宏健;

    晚期狄尔泰的哲学主题乃是对精神科学的诠释学奠基,这一规划尤其体现在狄尔泰1900年的《诠释学的诞生》和1910年的《历史世界在精神科学中的建构》之中。在《诠释学的诞生》的导论和补充部分,业已出现了将诠释学从某种技术手段转换为某种哲学规划的尝试,亦即探讨对生活表达之理解的结构与特征,但诠释学在此仍然是对持久固定的文本的解释和阐释。这一诠释学奠基方案在1910年达到了高峰。在《历史世界在精神科学中的建构》中,狄尔泰详尽阐释了自然科学与精神科学的区别,阐发了精神科学的独特结构,亦即生活、表达与理解之关联,最终落脚于客观精神和效果关联。客观精神是人类生存于其中的超个体的文化世界,使人们对他人的理解得以可能,保证了理解的客观性;效果关联则刻画出精神世界的根本特征,它塑造了客观精神,使其成为精神科学的对象。只有在此基础上,对精神科学的诠释学奠基才是可能的。

    2018年04期 v.9;No.50 84-98+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7K]
    [下载次数:4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黑格尔:个体与共同体冲突的成功和解者?——基于市民社会中贫困问题的考察

    梁燕晓;

    同一个黑格尔,在不同学者眼中有着截然相反的两种形象——保守的国家主义分子和融合古代共同体主义与近代自由主义的调和主义者。特别是,黑格尔的后一种形象已成为当前学界争议的焦点,而市民社会中的贫困问题则是探讨这一难题的较好切入点。在《法哲学原理》中,黑格尔一方面赞同导致贫困的劳动所有权所体现的个体原则,另一方面又支持市民社会对贫困的救济所体现出的共同体原则,由此引发了一桩公案——市民社会是否解决了贫困问题?对早期和晚期两种不同解决方案的回顾,表明重建于中世纪行会基础上的同业公会,被黑格尔视为一种既不同于置贫困问题于不顾的个体自由主义,也不同于实施普遍救济的国家福利主义的理论构想。

    2018年04期 v.9;No.50 99-112+197-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1K]
    [下载次数:9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约瑟夫·拉兹的理由分类学:以规范性为中心

    金韬;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遭遇到各种困惑,困惑之人是我们认识规范性理由的切入口。拉兹提出了一种独特的理由分类学,将价值与理由进行了对接。道德理由是一阶行动理由的自然状态,无论是在应用层面上还是价值层面上,道德理由都会产生冲突。建议、要求与命令都是求助他人解决冲突的重要手段。其中命令更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二阶理由,改变一阶理由的规范性状态。一阶理由与二阶理由可以结合成为一种保护性理由,法律规范即为这种典范,在规范性推理中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

    2018年04期 v.9;No.50 113-124+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1K]
    [下载次数:6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科学技术的哲学理解

  • 人工智能的自主性与责任

    邬桑;

    目前,学界对人工智能是自主的且能够独立承担责任的论证都是基于行动自主的,这并不能解决人工智能承担责任的问题。人工智能的自主性问题实质上是在决定论世界里讨论能动者能否自主的问题。在理性回应论的支持下,人工智能有可能是完全自主的,并且能够承担义务责任。人工智能所承担的义务责任是一种联合义务责任,根据与人类关联的形式,分为多种责任承担形式。人工智能的使用者需要注意忽视的责任,而非人工智能的使用者要承担不使用人工智能的责任。

    2018年04期 v.9;No.50 125-134+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7K]
    [下载次数:1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0 ]
  • 知觉内容如何是概念的?——对特拉维斯与麦克道威尔争论的探究

    刘学良;

    知觉内容如何是概念的?这是当代认识论中所关注的关键问题。麦克道威尔的概念论认为,只有概念性的东西参与进辩护活动中,因此知觉内容必然是包含概念的。他的概念论可以总结为两点:C1,知觉内容是概念的;C2,概念来自后天语言学习。特拉维斯对麦克道威尔的观点展开了批判,指出了麦克道威尔的概念论是一种存在问题的表征理论,同时指出作为概念论基础的"似真之看"是不可能的,从而使C1被证明是不成立的。麦克道威尔承认特拉维斯的批判并进行修改,他分别提出M1(直观能力是一种概念能力)和M2(知觉内容中仍然存在某些概念)两个措施进行修改。但是本文将指出这两个修改非但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反而使修改后的C1与C2相冲突。从而证明概念论的主张是不一致的,麦克道威尔依旧无法说明知觉内容如何具有概念。

    2018年04期 v.9;No.50 135-146+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5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瑞比哲学咨询的四阶段(FITT)法分析

    陈红;

    加拿大哲学家瑞比通过反省一些哲学咨询师的理论及其应用,提出了哲学咨询的四阶段法。"自由漂浮"是哲学咨询的第一阶段,哲学咨询师在此阶段鼓励来访者随意自在地说出任何想说的话语,使用苏格拉底式的"助产术"方式帮助来访者将问题浮现后,随即就进入到了"即刻问题解决"的第二阶段。哲学咨询师协助来访者找到澄清问题的解决方案,帮助他们发展出一套哲学理性的思维能力,从而能解开困扰其自身问题的症结。当来访者对即刻问题的解决获得满意时,哲学咨询师与来访者都要进入哲学咨询的第三阶段,即"有意向性的教与学"。哲学咨询师在此阶段不仅要与来访者讨论哲学问题,而且还要帮助来访者将哲学推理变成一种生活方式,从而进入哲学咨询的第四阶段,即"超越"阶段。来访者通过与哲学咨询师的多次对话后,发展出推理能力和对话技巧,学会如何超越个人目前的状况,使自己不再沉溺于过去的痛苦,建立起一套属于自我的价值体系。哲学咨询作为哲学践行的一种社会应用形式,其方法及其实践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2018年04期 v.9;No.50 147-159+198-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7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动态与访谈

  • “真理、逻辑与哲学”国际研讨会综述

    刘叶涛;魏良钰;

    <正>由北京大学哲学系暨外国哲学研究所陈波教授发起并组织、北京大学哲学系与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主办、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和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共同资助的"真理、逻辑与哲学"国际研讨会于2017年9月23日—24日在北京大学召开。参加会议的60余人来自欧洲、美洲、大洋洲、亚洲、中国大陆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七个国家和地区。陈波教授为大会致开幕词,他强调:"真"和"真理"是意义重大且意蕴深长的概念,已经被赋予形而上学、认识论、语义学、甚

    2018年04期 v.9;No.50 160-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9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华南理工大学“哲学与科技高等研究所”成立大会暨首届“哲学与科技高层学术论坛”综述

    杨又;齐康;

    <正>华南理工大学哲学与科技高等研究所成立大会暨首届哲学与科技高层学术论坛于2017年12月1日—3日在广州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江,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刘大椿,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尚智丛,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书记蒋斌,广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王晓,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陶韶菁等出席了12月2日举行的论坛开幕式。他们纷纷对哲学与科技高等研究所的成立表示祝贺,并共同为高等研究所揭牌。哲

    2018年04期 v.9;No.50 168-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4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新时代哲学的使命与担当”——第二十九届全国社科院系统哲学大会会议综述

    李杨;

    <正>2018年4月27日,由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天津社会科学院承办,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协办的"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新时代哲学的使命与担当"全国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十九届全国社科系统哲学大会在天津召开。天津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陈浙闽,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张英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甘肃

    2018年04期 v.9;No.50 174-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6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逻辑、语言与世界——访清华大学王路教授

    戴冕;王路;

    <正>戴冕(以下简称"戴"):《语言与世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是您最近出版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学术作品。我注意到您之前的著作中谈"是"与"真"比较多,这两个主题贯穿了您关于亚里士多德和弗雷格的研究,您甚至还直接以"是与真"为名出版过专著。为什么您这次不再专注于这两个逻辑学和形而上学的核心概念,转而开始谈"事实""世界"这样的东西?王路(以下简称"王"):你是认为事实、世界这些东西不是传统意义上逻辑和形

    2018年04期 v.9;No.50 179-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3K]
    [下载次数:4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杰瑞·福多的人生与哲学——欧尼·勒炮教授访谈

    欧尼·勒炮;刘小涛;何朝安;

    <正>2017年11月29日,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杰瑞·福多在纽约的家里去世,终年82岁。杰瑞·福多是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Rutgers University)的哲学和认知科学荣休教授。在英语国家,他一般被认为是20世纪后半叶(及21世纪初)一位有卓越影响的哲学家。根据一个题为"二战后最重要的心灵哲学家"的公开投票结果:杰瑞·福多得票数位列第一,超过丹尼尔·丹尼特、希拉里·普特南、戴维·查尔莫

    2018年04期 v.9;No.50 18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5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投稿须知

    <正>1来稿须是作者独立研究成果,遵守学术规范。2.来稿若是基金项目成果,请注明项目名称与编号。3.来稿请尽可能以电子文本方式,并提供作者姓名、单位、职称、通讯地址、邮编、电话、电子邮箱、身份证号码等相关信息,以方便联系。4.论文类来稿的字数一般在1.5万字之内。5.论文类来稿须提供300字以内的中文摘要和3-5个关键词以及相应的英语标

    2018年04期 v.9;No.50 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