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马尔库塞;王宏健;
作为对真理的揭示,哲学思考乃是人类实存的一种突出方式。它不只是关心中立的、理论化的抽象真理,更关注与人类此在相关的历史性的具体真理。具体哲学以现实的人类实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凸显其历史性和共时性。具体哲学的使命是哲学的具体化、历史化和公开化,它在行动和实践领域发挥作用。必须认识到,人类实存的个体性和社会性并不矛盾。社会是个体此在的具体的、历史性的方式,个体实存只能生活在某种社会性处境中。只有通过具体哲学,积极介入现实生活的处境和困境,将生活带入真理、将哲学概念生动化,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才可能成为现实,哲学也将恢复其"第一科学"的名称。
2017年01期 v.8;No.41 25-38+196-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 ] - 罗亚玲;
阿佩尔哲学思想的核心问题是人类理性和道德义务的最终根基何在。这一问题意识体现了阿佩尔对当代哲学发展和时代弊病的深刻把握,也表明了其维护统一理性的意图和努力。其先验语用学即试图基于语用学的思想洞见完成这一先验哲学的终极奠基任务。以"交往共同体之先天性"和"先验语用学的自我反思"两个重要概念为纲,辅以对阿佩尔和阿尔伯特、哈贝马斯之间相关争论的介绍,可呈现阿佩尔先验语用学终极奠基思想的基本思路、架构以及困难环节。
2017年01期 v.8;No.41 39-52+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史少博;
章太炎的"国学"与日本近代明治时期的学术有密切的关系,有其深刻的"东学"渊源。章太炎曾多次去日本,阅读了大量日本书籍,接触了明治思潮,从中吸取了大量的西方近代思想。但是到了《民报》时期,他对待西方近代思想的态度从接受转变为批判。章太炎的"国学",是以日本明治思想为媒介,对西方近代思想从吸取转向批判后的一种"回归"。这种"回归",不是仅仅回到中国古典文化,而是结合近代中国现实,在经历对西方近代思想的吸取与批判后,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精神的再发现。
2017年01期 v.8;No.41 53-60+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