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文欧·汉森;赵震;
哲学中的形式化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形式化哲学是一个有危险的行当,它既需要得到复兴,也需要增加与其他非形式化哲学之间的互动。哲学逻辑中常见的神秘风格必须让位于对形式模型与促进其发展的哲学概念和议题之间的成问题关系的明晰讨论。
2011年04期 v.2;No.8 3-13+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斯文欧·汉森;赵震;
哲学中的形式化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形式化哲学是一个有危险的行当,它既需要得到复兴,也需要增加与其他非形式化哲学之间的互动。哲学逻辑中常见的神秘风格必须让位于对形式模型与促进其发展的哲学概念和议题之间的成问题关系的明晰讨论。
2011年04期 v.2;No.8 3-13+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钢;
布兰顿的推理主义语义学是直接反对形式语义学分析中的表象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因此,他用实质推理取代了形式推理、把说话者的信念(断言)和表征内容视为语义分析的主要内容,并运用了语用学解释和语义学分析的方法。布兰顿希望表明,如果意向性状态是一种具有内容的意向性状态,那么,语义学就是对这种内容的研究,而语用学则是对具有这种内容的意向性状态、态度和言语行为的语力或意味的研究。另一方面,布兰顿考虑了表征的内容与推理的关系,他认为表征的内容只有通过推理才能被理解。因此,在他的整个推理主义的建构中,他所要发展的是一种对信念和表征性内容进行推理主义转换的强的推理主义;这种强的推理主义在技术上是基于替换原理和回指这两种关键的语义推理的方法之上的。
2011年04期 v.2;No.8 14-28+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6K] [下载次数:5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刘钢;
布兰顿的推理主义语义学是直接反对形式语义学分析中的表象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因此,他用实质推理取代了形式推理、把说话者的信念(断言)和表征内容视为语义分析的主要内容,并运用了语用学解释和语义学分析的方法。布兰顿希望表明,如果意向性状态是一种具有内容的意向性状态,那么,语义学就是对这种内容的研究,而语用学则是对具有这种内容的意向性状态、态度和言语行为的语力或意味的研究。另一方面,布兰顿考虑了表征的内容与推理的关系,他认为表征的内容只有通过推理才能被理解。因此,在他的整个推理主义的建构中,他所要发展的是一种对信念和表征性内容进行推理主义转换的强的推理主义;这种强的推理主义在技术上是基于替换原理和回指这两种关键的语义推理的方法之上的。
2011年04期 v.2;No.8 14-28+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6K] [下载次数:5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徐竹;
布兰顿的规范性实践概念主张一种"理性主义的实用主义"立场。这对关于规范性的社会科学哲学具有重要意义。只有依赖于"理性空间的社会化",才能说明:(1)因果事件等非规范性存在如何能进入规范性理解的视域;(2)隐性规则如何既能前反思性地引导行动者,又能具备清晰阐释的可能性;(3)规范性解释的有效性如何既是客观的,又是在交往实践中可修正的;因而,理性主义的实用主义观点才能在社会科学哲学的层面构建独立自足的规范性概念。
2011年04期 v.2;No.8 29-41+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3K] [下载次数:5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徐竹;
布兰顿的规范性实践概念主张一种"理性主义的实用主义"立场。这对关于规范性的社会科学哲学具有重要意义。只有依赖于"理性空间的社会化",才能说明:(1)因果事件等非规范性存在如何能进入规范性理解的视域;(2)隐性规则如何既能前反思性地引导行动者,又能具备清晰阐释的可能性;(3)规范性解释的有效性如何既是客观的,又是在交往实践中可修正的;因而,理性主义的实用主义观点才能在社会科学哲学的层面构建独立自足的规范性概念。
2011年04期 v.2;No.8 29-41+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3K] [下载次数:5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杨家友;
学术界在阐释老子的自然观念时出现了同义反复和循环定义等逻辑问题,这源于对自然意蕴缺乏深入地批判和反思,只是把自然当作形容词或抽象的名词去分析。《道德经》中的自然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概念,自然的起点和归宿都是人及其社会,因此自然是一个富含人文性的概念。主要体现在:自然在其历史的起点上是人类早期文明所形成的无为的生活状态的描绘,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来的"道",成为万物的本源以及万物按照无为的原则生存与运行的规律。如果把"道"作为真理的话,自然则是指引"道"生成、运行、发展的绝对真理。作为绝对真理的自然在其外化和现"象"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在伦理阶段,它保持着素朴的本体世界的真理本性,指引着价值世界和生活世界的运行,使人类社会成为一个共同体;自然在教化阶段,本体世界的"道"异化为"德"与"不德",失去了最高的指引功能,导致价值世界失去规范和生活世界失去秩序;自然在道德阶段,本体世界回复其至善的指引作用,引导价值世界和生活世界向"玄德"乃至向自然之道回归,最终达到"道"、"德"与自然的和谐。
2011年04期 v.2;No.8 42-55+196-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下载次数: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家友;
学术界在阐释老子的自然观念时出现了同义反复和循环定义等逻辑问题,这源于对自然意蕴缺乏深入地批判和反思,只是把自然当作形容词或抽象的名词去分析。《道德经》中的自然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概念,自然的起点和归宿都是人及其社会,因此自然是一个富含人文性的概念。主要体现在:自然在其历史的起点上是人类早期文明所形成的无为的生活状态的描绘,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来的"道",成为万物的本源以及万物按照无为的原则生存与运行的规律。如果把"道"作为真理的话,自然则是指引"道"生成、运行、发展的绝对真理。作为绝对真理的自然在其外化和现"象"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在伦理阶段,它保持着素朴的本体世界的真理本性,指引着价值世界和生活世界的运行,使人类社会成为一个共同体;自然在教化阶段,本体世界的"道"异化为"德"与"不德",失去了最高的指引功能,导致价值世界失去规范和生活世界失去秩序;自然在道德阶段,本体世界回复其至善的指引作用,引导价值世界和生活世界向"玄德"乃至向自然之道回归,最终达到"道"、"德"与自然的和谐。
2011年04期 v.2;No.8 42-55+196-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下载次数: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姚卫群;
"极微"观念在印度古代哲学中有重要影响。印度历史上流行的多数哲学派别都对其给予关注。胜论派、正理派以及佛教新有部等认为极微是构成世间事物的最小物质单位,是实在的;吠檀多派和数论派认为极微不实在;大乘佛教中的瑜伽行派则部分承认极微的作用,但认为极微在本质上是一种"假立"。各派对极微的看法与其理论体系的基本取向直接相关。比较和分析不同类型的极微论对于认识印度哲学的特色有积极意义。
2011年04期 v.2;No.8 56-65+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4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姚卫群;
"极微"观念在印度古代哲学中有重要影响。印度历史上流行的多数哲学派别都对其给予关注。胜论派、正理派以及佛教新有部等认为极微是构成世间事物的最小物质单位,是实在的;吠檀多派和数论派认为极微不实在;大乘佛教中的瑜伽行派则部分承认极微的作用,但认为极微在本质上是一种"假立"。各派对极微的看法与其理论体系的基本取向直接相关。比较和分析不同类型的极微论对于认识印度哲学的特色有积极意义。
2011年04期 v.2;No.8 56-65+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4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鲁宁;
历史上的许多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不少重要的伦理学及哲学流派,都自觉不自觉地关注"幸福概念"及幸福本质问题,这样那样地给"幸福"下过定义。但总的说来,在马克思哲学产生以前的所有旧哲学中,并没有建立起系统而完整的科学的幸福观,也未能真正揭示出"幸福"问题的内在本质。不同的幸福"定义"及其相关经典命题,一般总是反映着不同的幸福本质观。因此,对哲学与伦理学界传统幸福本质观的评析,实质上也就是对西方幸福论有关经典命题及其传统幸福"定义"的评析。根据西方幸福思想发展史上关于幸福本质问题认识的逻辑发展,可以把西方幸福论诸多经典命题及其伦理学幸福"定义"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传统及流行的多数幸福定义,虽然都有自己存在的合理性,但都还存在着某些偏颇不当之处,有必要从幸福本质的角度对其中较为具有代表性三种类型的经典命题进行分析。
2011年04期 v.2;No.8 66-78+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1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王鲁宁;
历史上的许多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不少重要的伦理学及哲学流派,都自觉不自觉地关注"幸福概念"及幸福本质问题,这样那样地给"幸福"下过定义。但总的说来,在马克思哲学产生以前的所有旧哲学中,并没有建立起系统而完整的科学的幸福观,也未能真正揭示出"幸福"问题的内在本质。不同的幸福"定义"及其相关经典命题,一般总是反映着不同的幸福本质观。因此,对哲学与伦理学界传统幸福本质观的评析,实质上也就是对西方幸福论有关经典命题及其传统幸福"定义"的评析。根据西方幸福思想发展史上关于幸福本质问题认识的逻辑发展,可以把西方幸福论诸多经典命题及其伦理学幸福"定义"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传统及流行的多数幸福定义,虽然都有自己存在的合理性,但都还存在着某些偏颇不当之处,有必要从幸福本质的角度对其中较为具有代表性三种类型的经典命题进行分析。
2011年04期 v.2;No.8 66-78+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1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杨豹;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后,西方德性伦理出现了复兴。从社会历史条件来看,自近代启蒙运动以来,随着现代性的道德问题所产生的德性危机与日俱增,德性越来越边缘化,从而为德性伦理的复兴提供了实践上的可能背景。从伦理理论背景来看,功利论和道义论无法解决人们内在的心灵无序状态,人们开始不满于近代以来所盛行的功利主义和康德主义。因此,德性伦理以其相对于规范伦理的优势而在西方迅速发展起来。
2011年04期 v.2;No.8 79-90+197-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6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杨豹;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后,西方德性伦理出现了复兴。从社会历史条件来看,自近代启蒙运动以来,随着现代性的道德问题所产生的德性危机与日俱增,德性越来越边缘化,从而为德性伦理的复兴提供了实践上的可能背景。从伦理理论背景来看,功利论和道义论无法解决人们内在的心灵无序状态,人们开始不满于近代以来所盛行的功利主义和康德主义。因此,德性伦理以其相对于规范伦理的优势而在西方迅速发展起来。
2011年04期 v.2;No.8 79-90+197-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6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志昌;
作为"规范、规则"意义上的制度,其功能是对人的社会行为进行控制。"控制"就是引导人的社会行为,而"引导"既包含"约束、限制",也包含"激励、促使"。对人的行为进行控制不同于对机器系统的控制,人的行为是由内控指令和外控指令相互作用进行控制的。制度的控制功能分为对人的社会行为进行激励、迫使、禁止三种基本类型。根据制度的功能,把制度分为激励型制度、迫使型制度和禁止型制度三种基本类型。这三种制度的控制规则和控制机制是不同的。有些制度侧重某种功能,而有些制度则具有综合功能。制度的实施过程,就是用制度规则控制人的行为的过程。
2011年04期 v.2;No.8 91-103+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李志昌;
作为"规范、规则"意义上的制度,其功能是对人的社会行为进行控制。"控制"就是引导人的社会行为,而"引导"既包含"约束、限制",也包含"激励、促使"。对人的行为进行控制不同于对机器系统的控制,人的行为是由内控指令和外控指令相互作用进行控制的。制度的控制功能分为对人的社会行为进行激励、迫使、禁止三种基本类型。根据制度的功能,把制度分为激励型制度、迫使型制度和禁止型制度三种基本类型。这三种制度的控制规则和控制机制是不同的。有些制度侧重某种功能,而有些制度则具有综合功能。制度的实施过程,就是用制度规则控制人的行为的过程。
2011年04期 v.2;No.8 91-103+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陈仕伟;
要真正理解自由,首先就要从自由与必然的关系谈起。哲学史上的不同解答都未能真正科学地解释自由,原因就在于他们不懂得实践的科学含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将实践概念引入后才真正认识了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与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并且是真善美的统一。
2011年04期 v.2;No.8 104-109+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仕伟;
要真正理解自由,首先就要从自由与必然的关系谈起。哲学史上的不同解答都未能真正科学地解释自由,原因就在于他们不懂得实践的科学含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将实践概念引入后才真正认识了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与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并且是真善美的统一。
2011年04期 v.2;No.8 104-109+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安德鲁·芬伯格;高海清;
平息批评最有效的方式是用批判之类的术语进行证明。当一种行动据理得到证明,如何有理由否定它的合法性呢?我们关注批判的策略,用以说明合理性(rationality)对合理批判的抵抗问题,特别关注对技术理性的批判。福柯在其权力与知识理论中对这一点已有所阐释。经过仔细探究马克思用他的方法在对市场和技术的"社会合理性"批判时作出的预言,发现在对工作日的讨论中,马克思通过运用与"不充分确定"(underdetermination)概念非常相似的方法成功说明了"社会合理性"的沉默效应。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也有技术批判的踪迹。19世纪60、70年代,在对待发达社会的技术合理性问题上,新马克思主义和后结构主义都要求根本性的变革。首先在环境运动的影响下,有关技术的论战迅速蔓延。不充分确定的概念最终在对当代科学和技术的研究中得到系统阐释,但这种阐释不带有明显的政治目的。然而,对技术的纯理论理解作出的修正,它对弱化技术专家为制定公共政策提出的那种理由带有积极意义。技术政治的新时代已经开始。
2011年04期 v.2;No.8 110-124+198-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8K] [下载次数:6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安德鲁·芬伯格;高海清;
平息批评最有效的方式是用批判之类的术语进行证明。当一种行动据理得到证明,如何有理由否定它的合法性呢?我们关注批判的策略,用以说明合理性(rationality)对合理批判的抵抗问题,特别关注对技术理性的批判。福柯在其权力与知识理论中对这一点已有所阐释。经过仔细探究马克思用他的方法在对市场和技术的"社会合理性"批判时作出的预言,发现在对工作日的讨论中,马克思通过运用与"不充分确定"(underdetermination)概念非常相似的方法成功说明了"社会合理性"的沉默效应。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也有技术批判的踪迹。19世纪60、70年代,在对待发达社会的技术合理性问题上,新马克思主义和后结构主义都要求根本性的变革。首先在环境运动的影响下,有关技术的论战迅速蔓延。不充分确定的概念最终在对当代科学和技术的研究中得到系统阐释,但这种阐释不带有明显的政治目的。然而,对技术的纯理论理解作出的修正,它对弱化技术专家为制定公共政策提出的那种理由带有积极意义。技术政治的新时代已经开始。
2011年04期 v.2;No.8 110-124+198-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8K] [下载次数:6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赵克;
在科学与哲学都已分门别类的情况下,有关科学与哲学存在关系的表述遭到了质疑与反驳。科学与哲学的关系需要区别对待。规范的科学与规范的哲学隶属两大不同体系。断言科学与哲学存在关系的论据显然没有否定两者之间存在关系的论据更为充分。论争的根源在于对此命题的传统理解仅仅停留在无法证明的比拟与假定层面。事实表明,基于命题中"关系"概念的复杂性,即使具体到科学哲学这个在传统上被理解为能够体现科学与哲学具有密切关系的领域,科学与哲学的关系仍然难以得到严谨的证明,仅能作为一种并列的文化现象。
2011年04期 v.2;No.8 125-135+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8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克;
在科学与哲学都已分门别类的情况下,有关科学与哲学存在关系的表述遭到了质疑与反驳。科学与哲学的关系需要区别对待。规范的科学与规范的哲学隶属两大不同体系。断言科学与哲学存在关系的论据显然没有否定两者之间存在关系的论据更为充分。论争的根源在于对此命题的传统理解仅仅停留在无法证明的比拟与假定层面。事实表明,基于命题中"关系"概念的复杂性,即使具体到科学哲学这个在传统上被理解为能够体现科学与哲学具有密切关系的领域,科学与哲学的关系仍然难以得到严谨的证明,仅能作为一种并列的文化现象。
2011年04期 v.2;No.8 125-135+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8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闵家胤;
<正>哲学是智慧,是对智慧的热爱和追求。哲学英文词philosophy源自古希腊文,其构词就是"philo(爱)"和"sophia(智)"。所以,哲学是爱智而不是爱知,是爱智慧而不是爱知识。知识是人类之已有,而智慧是用以将求。知识使人丰富,智慧令人聪明。人类用知识解决已知的问题,用智慧求解未知的问题。
2011年04期 v.2;No.8 136-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7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闵家胤;
<正>哲学是智慧,是对智慧的热爱和追求。哲学英文词philosophy源自古希腊文,其构词就是"philo(爱)"和"sophia(智)"。所以,哲学是爱智而不是爱知,是爱智慧而不是爱知识。知识是人类之已有,而智慧是用以将求。知识使人丰富,智慧令人聪明。人类用知识解决已知的问题,用智慧求解未知的问题。
2011年04期 v.2;No.8 136-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7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福尔克·格哈特;包向飞;
<正>我们进行哲思(philosophieren),因为我们有询问根据、本质和我们自身存在之目的之自由。很多自然的和社会的前提必须被满足,这样才能从询问"为什么"的孩童式的问题中生长出有方法引导的、导向明确的哲学问题。人们应该更强烈地意识到个体自由的前提,该前提必须被给出,这样问题本身才会有意义。
2011年04期 v.2;No.8 14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福尔克·格哈特;包向飞;
<正>我们进行哲思(philosophieren),因为我们有询问根据、本质和我们自身存在之目的之自由。很多自然的和社会的前提必须被满足,这样才能从询问"为什么"的孩童式的问题中生长出有方法引导的、导向明确的哲学问题。人们应该更强烈地意识到个体自由的前提,该前提必须被给出,这样问题本身才会有意义。
2011年04期 v.2;No.8 14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伯聪;成素梅;
<正>成素梅(以下简称成):李老师,您好。许多年前,您开始了工程哲学的开创性研究工作。在中国工程院、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许多学者的大力推动下,我国在工程哲学领域的进展位居国际同行的前列。我国不但陆续出版了有重大影响的学术著作,在学科建设和理论建设方面有了重大进展,而且形成了人数不断扩大的研究队
2011年04期 v.2;No.8 14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0K] [下载次数:1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李伯聪;成素梅;
<正>成素梅(以下简称成):李老师,您好。许多年前,您开始了工程哲学的开创性研究工作。在中国工程院、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许多学者的大力推动下,我国在工程哲学领域的进展位居国际同行的前列。我国不但陆续出版了有重大影响的学术著作,在学科建设和理论建设方面有了重大进展,而且形成了人数不断扩大的研究队
2011年04期 v.2;No.8 14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0K] [下载次数:1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正>编者按:哲学家有不同的类型,有的重视研究问题,有的重视构筑体系,有的重视解读文本,有重视阐释义理;或者如金岳霖所言,有的是综合的心灵,有的是分析的心灵;或者如詹姆斯所说,有的是硬心肠者,有的是软心肠者;或者如柏林所讲的,有的是刺猬型的,有的是狐
2011年04期 v.2;No.8 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编者按:哲学家有不同的类型,有的重视研究问题,有的重视构筑体系,有的重视解读文本,有重视阐释义理;或者如金岳霖所言,有的是综合的心灵,有的是分析的心灵;或者如詹姆斯所说,有的是硬心肠者,有的是软心肠者;或者如柏林所讲的,有的是刺猬型的,有的是狐
2011年04期 v.2;No.8 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童世骏;
<正>1847年,当马克思在与普鲁东争论的时候,提出了一个著名命题;他那时候当然不会想到,110年以后出生的一位中国哲学家,会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他的这个命题。马克思说:"从根本上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作为杨国荣的同学和同事,我,还有从美国赶来与会的黄勇兄,有幸见证了杨国
2011年04期 v.2;No.8 164-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童世骏;
<正>1847年,当马克思在与普鲁东争论的时候,提出了一个著名命题;他那时候当然不会想到,110年以后出生的一位中国哲学家,会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他的这个命题。马克思说:"从根本上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作为杨国荣的同学和同事,我,还有从美国赶来与会的黄勇兄,有幸见证了杨国
2011年04期 v.2;No.8 164-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国荣;
<正>一在宽泛意义上,形而上学以世界之"在"与人的存在为思与辨的对象。当然,理解存在并不意味着离开人之"在"去构造超验的世界图景,对存在的把握无法离开人自身之"在"。人自身的这种存在,应当理解为广义的知、行过程,后者以成物(认识世界与改变世界)和成己(认识自我与成就自我)为历史内容,内在于这一过程的人自身
2011年04期 v.2;No.8 166-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5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杨国荣;
<正>一在宽泛意义上,形而上学以世界之"在"与人的存在为思与辨的对象。当然,理解存在并不意味着离开人之"在"去构造超验的世界图景,对存在的把握无法离开人自身之"在"。人自身的这种存在,应当理解为广义的知、行过程,后者以成物(认识世界与改变世界)和成己(认识自我与成就自我)为历史内容,内在于这一过程的人自身
2011年04期 v.2;No.8 166-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5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陈乔见;
<正>"具体的形上学"是杨国荣先生对自己三部著作及其思想的概括,据撰写的先后顺序依次为:《伦理与存在——道德哲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存在之维——后形而上学时代的形上学》(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2009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再版时作者改为《道论》);《成己与成物——意义世界的生成》(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在三
2011年04期 v.2;No.8 172-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乔见;
<正>"具体的形上学"是杨国荣先生对自己三部著作及其思想的概括,据撰写的先后顺序依次为:《伦理与存在——道德哲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存在之维——后形而上学时代的形上学》(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2009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再版时作者改为《道论》);《成己与成物——意义世界的生成》(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在三
2011年04期 v.2;No.8 172-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杜保瑞;
<正>本文讨论杨国荣教授所著之《伦理与存在》、《道论》到《成己与成物》三书②,主要分两部分,其一为对三书"写作特质"的外部观察与定位,其二为对其中核心术语"本体论"一词的使用意义之考察。
2011年04期 v.2;No.8 185-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杜保瑞;
<正>本文讨论杨国荣教授所著之《伦理与存在》、《道论》到《成己与成物》三书②,主要分两部分,其一为对三书"写作特质"的外部观察与定位,其二为对其中核心术语"本体论"一词的使用意义之考察。
2011年04期 v.2;No.8 185-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正>《哲学分析》杂志是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上海人民出版社合办的哲学类专业期刊,以发表国内学者的学术成果为主,适当登载海外华人学者的原创论文和国外哲学同行的中译新作。本刊遵守国家法律,尊重学术创造,提倡资料扎实的专题研究和思想敏锐的文本研究,鼓励哲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和对重大现实问题的哲学反思。本刊为双月刊,开设哲学专题讨论、哲学传统研究、日常生活的哲学思考、科学技术的哲学理解、随笔与访
2011年04期 v.2;No.8 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1.来稿须是作者独立研究成果,遵守学术规范。2.来稿若是基金项目成果,请注明项目名称与编号。3.来稿请尽可能以电子文本方式,并提供作者姓名、单位、职称、通讯地址、邮编、电话、电子邮箱等相关信息,以方便联系。4.论文类来稿的字数一般在1.5万字之内,最好不超过2万字。随笔与访谈、动
2011年04期 v.2;No.8 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1.来稿须是作者独立研究成果,遵守学术规范。2.来稿若是基金项目成果,请注明项目名称与编号。3.来稿请尽可能以电子文本方式,并提供作者姓名、单位、职称、通讯地址、邮编、电话、电子邮箱等相关信息,以方便联系。4.论文类来稿的字数一般在1.5万字之内,最好不超过2万字。随笔与访谈、动
2011年04期 v.2;No.8 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哲学分析》杂志是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上海人民出版社合办的哲学类专业期刊,以发表国内学者的学术成果为主,适当登载海外华人学者的原创论文和国外哲学同行的中译新作。本刊遵守国家法律,尊重学术创造,提倡资料扎实的专题研究和思想敏锐的文本研究,鼓励哲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和对重大现实问题的哲学反思。本刊为双月刊,开设哲学专题讨论、哲学传统研究、日常生活的哲学思考、科学技术的哲学理解、随笔与访
2011年04期 v.2;No.8 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